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湖湘男儿大西北传奇——记甘肃省湖南商会会长黄志刚的十年创业路

来源:湘声报记者 | 作者: 李戎 | 发布日期:2016-07-08 09:32 | 阅读次数:


黄志刚接受记者专访

 

    年轻,敢作敢为、豪情满志、飞越式发展。这是今年43岁的黄志刚给人的“标签”。

  

  2004年黄志刚来到甘肃兰州时,他的身份只是湖南一家公司派驻外地的业务员,而之前,他刚刚创业失败负债4万元。

  

  十年间,黄河之水不舍昼夜奔腾着自“天上”而来,让人难以看到变化。但是,黄志刚却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唱响了一曲苍茫而雄壮的拼搏创业之歌。

  

  十年间,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黄志刚从普通的业务员已华丽转身为多家企业掌门人,总资产达到4亿元。

  

  2015年10月,黄志刚又被推举为甘肃省湖南商会会长。成功的光环在头顶熠熠闪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梦想开花的时代。当下,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更是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年轻人如何辨别形势、勇抓机遇,黄志刚的人生历程将给出怎样的励志情节和启迪思考?他成功的背后,又凝聚着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湘声报记者近日飞赴甘肃兰州,专访了兰州新华恒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长沙紫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刚先生,与他共话过往,展望未来。

  

  飞机穿越在黄土高原上空,脚下白云朵朵,大自然之手鬼斧神工般将脚下的土地修理成千山万壑。黄河从兰州市穿城而过,将两岸切割开来。

  

  黄河南岸边的一座四星级酒店里,黄志刚风风火火走了进来,“哎,今天串了好几个场子,都是客户和朋友,应酬多啊!”个子不高,说话利落,笑声爽朗,自信而坚定,这是黄志刚带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这家酒店就是黄志刚的。面积约3.8万平方米,宴会大厅、客房、商场、天然温泉游泳馆等设施一应俱全。他的办公室就设在酒店的顶层。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作为一位如今拥有员工600多人,企业总资产达4.6亿元,业务范畴涵盖商品混凝土、旅游开发、环保建材、农业科技开发、星级酒店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领头人,黄志刚双肩承载的责任常人无法轻易感知。

  

  “天道酬勤,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站在窗前,黄志刚用这句话作了一个开场白,他说这是其人生最深刻的感悟。

  

  初次创业,负债前行

  

  回首来时路,可以描绘出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风景线,那些过往的坎坎坷坷,甚至可以成为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

  

  1991年,作为国家计划内大中专毕业生的黄志刚,分配至当时效益颇好的长沙化油器厂工作,专业是机械制造,基本对口。在从事了两年多技术员岗位后,他转战销售科。

  

  当时的化油器市场全国三足鼎立,长沙化油器厂是其一。黄志刚被外派至山东和湖北两地,20岁出头的他,初出茅庐,年轻气盛。加上学生时代担任班长的缘故,在处理客户关系方面显露才干。随着市场的熟悉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他的客户增长率和回款率唰唰往上增长。几年时间里,优秀的业绩让他崭露头角。单位为此破例奖励了他一个福利分房名额,作为未婚青年,这在单位是首例。

  

  然而,好景不长。在市场的竞争面前国企弊端开始显现,改革的大浪潮席卷而来,长沙化油器厂也改制了,黄志刚买断工龄下岗。

  

  寻找出路,另谋职业。黄志刚瞄准了当时处于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的互联网行业。他应聘至一家互联网企业担任商务经理,所作的工作就是邀请商家把店铺搬到网上来。那是当时较早一批从事网络销售业务的企业,淘宝网还没有诞生。黄志刚感觉到未来互联网的趋势,当公司派遣大家至各市州收集客户资料时,唯独他收集的信息既真实又准确。

  

  互联网企业诞生着无数的梦想家,但是泡沫的虚幻也时时葬送着大家的青春理想。想法太超前,或者没有足够的实力坚守,前浪死在沙滩上就成了必然。在摸爬滚打了4年之后,黄志刚所在的公司也在互联网泡沫中关门大吉。

  

  再去找工作,还是自主创业?黄志刚面对未来也开始思量。2002年,他筹资在长沙白沙路的一隅开了一间小酒吧,300平方米的面积,为了营造独具一格的特色,他将酒吧附加定位为“英语角”,邀请老外们来酒吧与大家交流,最高时酒吧聚集了70位左右的老外,人气一时爆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厄总是不期而至。2003年那一场震惊中外的“非典”突然来袭,大街上一时不再人来人往,公众场所人迹罕至。在他酒吧经常消费的老外们也都纷纷离开了。

  

  漫长的煎熬、观望之后,黄志刚不得不悄然关上了酒吧大门。这一次,不但赔光了所有投资,还欠下银行贷款4万元。多年后,黄志刚言及此次创业仍颇有感慨,“如果没有那场‘非典’,我很可能就是位安逸的酒吧老板了。当然,如果没有那一次坎坷经历,今天的我又不知在何方。”

  

  敢拼敢闯,西北放歌

  

  人生还得继续,一切重头再来。黄志刚此时刚刚结婚一年多,女儿还在嗷嗷待哺,再加上负债使他感到肩上压力重重。单位的房子被他租出去换取少许生活费,他将家人则安顿回农村老家,自己再次出门。

  

  没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黄志刚明白这个道理。创业已无原始资本,黄志刚只有再次去应聘找工作。

  

  他将简历投给了湖南著名的上市公司三一重工,岗位是机械设备销售。如果不是他的自信,也许将与三一重工擦肩而过。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面试官拿着简历进来时,黄志刚无意中瞄见了上面签批着一行字“如果身高符合,建议录取”。他心想,个子不高跟做销售有多大关联?但又不得不静心琢磨应对。当他看到面试官与自已身高相差无几时心里有数了,他对面试官说的一句“如果凭身高选人的话,像您这样优秀的人才也不会来到三一了,”赢得了面试官的赞许。

  

  做业务又何尝不就是营销自己?黄志刚用自己机智的应对开启了在三一重工施展拳脚的大幕。

  

  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始终要发光的”。培训完,在征求分配市场区域意见时,黄志刚也不像其他同事一样巴不得分配一个好一点的市场。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哪里最差我就去哪里。领导说那就去大西北,黄志刚欣然领命。

  

  黄志刚表示当时的想法是,只有在最差的地方才能干出成绩。

  

  来到甘肃兰州,外部环境竞争确实糟糕:湖南另一家生产同质产品的公司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自身的压力是,公司刚刚领到的5000元业务费还了之前透支的信用卡,身上捉襟见肘;三个月试用期如果没有业绩就得走人。

  

  背水一战,对于此前毫无客户基础的黄志刚而言,他从拜访客户开始,三天两头往潜在客户那里走。春寒料峭的大西北,早上冻得人直打哆嗦,黄志刚常常凌晨6点多钟就起床,搭上公交车,8点钟左右就出现在客户面前。聊天、喝茶、喝酒。朋友圈越来越多,周而复始的串门走访,终于有一家客户与他签下了第一笔单,虽然金额不大,但是,给了他无限的信心。客户对他的评价则是:你把我感动了!

  

  付出越多,业务量也越来越多。他成了当年三一重工在业务员层级中唯一一个配备了业务用车的员工,成为了公司的传奇人物。有了车,黄志刚“拼命三郎”的劲越来越大,浑身充满着力量。为了青海省的一个项目,他独自一人凌晨4点从兰州出发,送完标书再深夜赶回来,一天来回奔波1400多公里。

  

  辉煌的时候,甘肃省整个市场各家公司一年总计7台泵车销售中,黄志刚一人就销了5台。

  

  辉煌的时候,三一兰州分公司所有业务员的业绩之和不及黄志刚的一半。他也因此被任命为分公司副总经理。后来,三一重工将他调往山东市场。此时,已经熟悉建筑机械市场的他再次萌动了创业的冲动。

  

  再度创业,裂变发展

  

  2007年,一家国企需要租赁一台大型混凝土设备找到了黄志刚,黄志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难得的商机。

  

  他注意到,很多公司的项目时间短,投资大型设备有时并不合算。设备租赁这个细分市场大有潜力。

  

  说干就干。黄志刚于是辞去职务以及丰厚的待遇,开启了自己再度创业的征程,挂牌成立甘肃新雅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业务已是轻车熟路。设备不足,黄志刚则发挥他学机械制造的优势,将一些单位的旧设备收购过来,经过翻修整理,腾挪运转,他的公司最高时已拥有十几台混凝土设备。这也成为甘肃兰州当时第一个“玩”混凝土设备租赁的公司。

  

  设备租赁让黄志刚掘取了第一桶金。

  

  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投资迅猛增长。

  

  恰在这时,黄志刚在三一重工时第一个合作客户手中的一家混凝土搅拌站想转让,黄志刚在评估了价格后毅然接手,这笔转让花费了200多万元。收购后,他将原来这家公司名称“华恒”改为“新华恒”,一个“新”字从此真正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开拓出了多个新领域。

  

  成立不久的新华恒公司,加入了当时也刚刚成立的混凝土协会。由于在商仝混凝土行业里,黄志刚还是一个新兵,也因此遇到了一些同行公司的冷眼。

  

  有人说,要感谢对手,它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大,确实如此。“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人性格特点在黄志刚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黄志刚顶住压力,发挥原来的圈子优势,业务反而做的风生水起。他从厂家按揭拿回设备,再签约给货车司机,实现捆绑联动。这种资本运作使其业务得到了急剧扩张,业绩实现了飞越式增长。

  

  成立一年后的新华恒,就实现了1600万元的利润。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黄志刚抓住机遇,先后建立了4家分公司,业务范围辐射兰州市各个区域及周边地区。增添了9条现代化混凝土生产线,泵、车近180台。2014年,营业收入达到3.9亿元,实现净利润6100多万元。今天的新华恒在兰州市混凝土行业已是独占鳌头。

  

  因为三一重工,有了今天的黄志刚。而黄志刚如今也给了三一重工最大的回报:成为其在甘肃最大的合作客户之一,购买了一个多亿的工程机械设备。

  

  责任担当,回馈社会

  

  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十年磨一剑。黄志刚从创业的受挫成长为一家资产过亿的公司掌门人,成功了的黄志刚并没有被财富化解斗志,也没有躺在安乐窝里独享清福。

  

  除了商品混凝土主业的稳步发展外,黄志刚先后兼并了位于永昌的一家矿泉水厂,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他将在那里开发出一片旅游休闲之地,目前,前期规划已经成型。他旗下的伟鑫建材公司,正着手引入环保理念,从建筑垃圾再生入手,实现主业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在湖南,黄志刚成立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流转土地200多亩,瞄准了园林绿化产业。而前文提及的四星级大酒店也正走在良性运转的轨道上。

   

规划建设中的新华恒温泉度假村全景
 

    能取得今日之成就,与黄志刚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密不可分。但是,也与其注重管理、规范运作息息相关。

  

   质量就是生命,企业的美誉度就是无形的价值。在发展过程中,黄志刚始终如一的坚持维护和珍重自己的品牌形象。

  

  公司先后完成的省市一系列重点工程混凝土浇筑任务中,相继获得多项行业荣誉。其中,“陇萃大厦”在2009年荣获“白塔奖”,兰大科研楼在2011年荣获“鲁班奖”。公司还曾被交通银行和复旦大学联合授予“中国中小企业成长标杆企业”等荣誉称号。

  

  记者采访之际,新华恒公司的一家混凝土搅拌站正在改造,装修一新的办公用房,全新的试验设备,原料生产线的换装调整,改造资金多达一千多万元。“未来的竞争就是技术和质量的竞争,做企业就要做有责任的企业。”黄志刚如是说。

  

  黄志刚在发展企业时,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为此,他专门组建了一支企业业余足球队,他认为体育的拼博精神正是企业需要秉持的一种理念,也是他多年创业最珍贵的体会。

  

  “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员工也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员工。”为此,黄志刚给员工配备了免费的食堂,安排了上下班通勤车,为每一位员工购买了社保。在收购一些企业时,他都会要求不辞退一名员工。

  

  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黄志刚时刻也不忘回馈社会,情系公益事业。

  

  2010、2011年兰州晚报倡议发起的“萤火虫行动”公益活动中,他先后向永登县白土咀小学捐助5.5万元;汶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他积极通过商会捐款8万元;2013年7月甘肃岷县发生6.6级地震,他捐款捐物10万元;2014年10月向“兰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10万元;2015年8月向“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100万元成立“新华恒”助学金用于帮助贫困优秀学子。

  

  影响力越来越大。去年,甘肃省湖南商会换届大会召开,担任过多年常务副会长的黄志刚被推举为会长。

  

  这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黄志刚上任伊始,就组织开展了“湘企陇上行”活动以及会员企业与金融机构银企对接活动。他表示,将进一步带领会员企业,发扬湘商团队协作精神,树立湘商品牌,搭建甘肃湖南两地经贸发展的桥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光流转,情怀不变,爱拼才会赢。展望未来,黄志刚豪情满怀、雄心勃勃,他必将创造和实现属于他的更辉煌的事业与梦想。

  

  (本版照片均由湘声报记者 宋泽锦摄)

(责任编辑:xhh)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碧桂园凤凰俱乐部3楼

电话:15095407931  

Email:lanzhouxinhuaheng@qq.com